Close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and Password


cgy1963
5600 posts
5/8/2011 3:30 am

Last Read:
6/12/2011 11:01 pm

中国最值得怀念的歌者——永远的邓丽君


5月8日,是华人心中永远的歌后——邓丽君,逝世16周年纪念日。1953年出生于台湾云林县的邓丽君,于1963年以一曲“访英台”夺得台湾中华广播电台的黄梅调歌唱比赛冠军,并在往后的人生岁月中,将她的歌声深深的唱入全球无数华人的心中。据IFPI统计,她的唱片总销量已超过 4800万张,至今没有一个华语歌手可以打破。

据BBC中文网报道,邓丽君曾自1976年起在香港,连续5年于当年演唱会的指标性场地——利舞台举办大型个人演唱会。在日本,也创下自1984到1986 年,全日本有线放送大奖3连霸的纪录,并三度获邀参加日本年度最大盛事的红白歌唱大赛,其名声响遍了亚洲地区,几乎是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

曲调柔和优美的邓丽君歌曲,曾被大陆定性为“黄色歌曲”、“靡靡之音”,长期全面被禁,但歌迷仍以录音机录下并广传至各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邓丽君的歌曲在大陆被解禁,风靡大江南北,成为1980年代流行音乐的标志,连当时的文化部部长刘忠德都是她的歌迷。邓丽君在大陆赢得“小邓”的美誉,与当时的大陆领导人邓小平一起成为老百姓熟悉的名字,民间流传“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在改革开放后,中央电视台曾多次请她参加春节联欢晚会,但她没有前往。她曾说:“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

除了歌声,邓丽君的爱国心与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一样令人动容。她在台湾和金马地区有过多次的劳军演唱会,令许多民国军人非常感动。23年前的事件,带给邓丽君心里很大的影响,她参加香港跑马地30万人参与的“民主歌声献中华”的活动,并演唱了“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 随后她唱了一曲“香港”,热泪盈眶。当时她原本计划赴日, “我非常想去日本,但是因为中国发生状况,现在我想留在香港”。当时采访过邓丽君的日本人有田芳生,在其《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一书中纪录邓丽君说:“身为歌手的我,很想以演唱会的方式,尽可能地带给中国人什么帮助,……”,“希望中国可以很快地民主化,到时候就可以唱很多庆祝的歌曲,我现在还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就想哭。”据海外媒体报道,1990年在巴黎,她一首《历史的伤口》因泣不成声而中断。中断后,她拿起麦克风,带着哭腔仍然坚定地说:“不要向专制妥协,不要向暴政屈服!”在场的所有人感动莫名。邓丽君1991年在金门前线马山观测所时,向大陆喊话说:“我希望大陆的同胞也可以跟我们享受到一样的民主跟自由。唯有在自由、民主、富庶的生活环境下,才能拥有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也唯有全体青年都能够自由发挥聪明才智,国家的未来才能充满光明和希望。”

邓丽君留给后人的不仅是甜美的笑容和歌声,那正义情怀亦令人无限景仰。

大陆为迎接建政60周年,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中国网”发起了一项“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的网路评选活动,最终台湾歌手邓丽君以超过854万高票,名列60位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榜首,占网民近2,400万投票总数的35.7%。大陆举办“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评选,邓丽君名列榜首,而邓丽君本人却从未承认过所谓的“新中国”。网友议论说:她不但从未到过大陆,而且做为一个歌手却屡次遭到大陆的封杀,真不知道这种评选是当局对自己开的玩笑,还是大陆民众对当局开的玩笑。

邓丽君对大陆流行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1980年代大陆多位着名女歌手,都以模仿邓丽君的风格而起家。

出生成长在台湾的邓丽君14岁出来唱歌,虽然是在台湾步入歌坛并成名,从香港打开了知名度,但她走过的地方,包括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越南、加拿大、美国、法国等诸多国家,把她的歌声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生活在年纪越来越大时,令她产生了疲惫的感觉。

1990年,37岁的邓丽君下定决心告别镁光灯下的日子,转向宁静、平淡的生活。除了台湾的家,半退隐状态中的邓丽君,相当于移居法国,但仍经常回到香港赤柱的别墅。在周游世界的过程中,邓丽君恢复了本真的生活状态,出门经常搭地铁、坐公车,有时手上戴的手镯还是在泰国旅游时杀价买来的,一只不过泰铢150元和玻璃制品,但她却越来越感受到内心放开和无拘无束的轻松快乐。

1995年5月8日,邓丽君因气喘病发猝逝于泰国清迈,享年42岁。同年获香港电台追颁“金针奖”。中华民国政府颁发褒扬令,总统特颁“艺苑扬芬”挽额。大陆的中央电视台也在新闻中报道了这位台湾歌星的逝世,这是邓丽君第一次上央视的新闻。5月28日,她在全球华人的目送下,长眠于台北金宝山“筠园”。

邓丽君故居展示厅里,镶有一个超大的黄金唱片,上面写了8首歌曲,这是邓丽君的香港歌迷在她所唱过的歌曲当中,票选出来的8首最受欢迎的歌曲,排名是:《月亮代表我的心》、《甜蜜蜜》、《再见我的爱人》、《小城故事》、《我只在乎你》、《漫步人生路》、《海韵》、《忘记他》。

后人追述邓丽君,说她一生中有三个遗憾。一是辍学;为唱歌和生计,她选择了辍学。二是未完成全新专辑;她曾构想打造全新专辑,全用唐诗作词,而自己也尝试谱曲,她还和罗大佑联系过制作专辑事宜,不料不久便传来邓丽君已经香消玉殒的消息,这次未能完成的合作,成了罗大佑永远的遗憾,同样也是邓丽君的遗憾!三是没有能够到大陆举办个人演唱会;成为她终身的遗憾。

从邓丽君的经历来看,她的文凭不高,没有整过容,也没有魔鬼身材,却成就了她的华语流行歌后之高位。从她短暂的人生,人们可以看到,是天份、勤奋加她在歌唱用真情和听众交流的气氛让她在奋斗中自然而然常驻听众的心里,成就了一代歌后。反观现在的有些所谓明星,花在提高演艺上的精力不多,敬业精神不够,业外炒作又是丰胸,又是露性感可是一个比一个强悍。

1981年邓丽君曾经应邀录制劳军节目《君在前哨》电视特辑,首部份是邓丽君探访前线的片段,次部份为音乐晚会。劳军从不拒绝的她,据报道,当时的阿兵哥被邓吓了一跳,因为她很活泼不像巨星般有距离,不像平时电视看到的那样温柔婉约,光是唱着歌,就能感觉到善良又具亲和力的邻家女孩气质。

邓丽君去世16周年了,她甜美的音容笑貌却从未让喜爱她的歌迷遗忘。邓丽君独特的嗓音将老上海音乐演绎得如诗如画,就像熨烫心灵的温润熨斗,抚平内心的忧愁,重新唤起希望,在无数人心灵深处徜徉。

白天听邓小平的话,晚上听邓丽君的歌。作为1960年代出生的人,笔者见证了那个年代:邓丽君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一半因为天才难得,一半是因为时代特殊。

据悉,小时候的邓丽君很喜欢听周璇等人的歌曲,她一直有个愿望,就是去上海看看周璇她们那些女子生活的地方,可惜终未能如愿。后来,她重新演绎过很多那个时期的经典之作,并借此红遍大江南北。可以说,邓丽君是属于老上海的,她有着老上海女子的特质,优雅细腻,清新高贵,温柔自然,亦如吴莺音、李香兰等,她们共有的气质诠释出优美的老上海音乐,而在这些人中,邓丽君无疑是最为出色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邓丽君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早期中国流行音乐被人遗忘或者在历史上搁浅的时刻,是邓丽君、徐小凤、蔡琴等不同凡响的女子让这些音乐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而显然,邓丽君的影响力是最为长远深刻的。她的温婉高洁,坚韧独立与老上海音乐的古典婉约又大气磅礡融为一体,产生深入人心的撼动,让人无法不为之陶醉,即使在那个时期的中国大陆统治下被称为“靡靡之音”,却仍然阻挡不住众多渴望的心灵,很多人甘愿冒着危险依然要偷偷聆听。

邓丽君演唱的老上海歌曲不知伴随着多少人度过曾经的灰色岁月与黯淡的青春年华,老上海音乐也成为几代人心中永恒的旋律。

但邓丽君无论演唱什么歌曲,都蕴含着中国古典曲调的韵味,由她那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吟唱出来,典雅温情,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曾经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淡淡幽情》的12首歌词均选自宋词名篇。邓丽君在唱片的开头,身着古装,娓娓道来:“小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冬夜,妈妈常常会教我们弹古人的诗句,我又贪玩,练了半天都记不住,时间一久,印象就更模糊了。成长以后,特别是在海外的这段日子,偶尔翻阅唐诗宋词,感觉竟然完全不一样了,好象通过时光隧道,进入了古人的内心世界,人生、家国、乡愁,亲情、友情、爱情,都鲜活地在眼前出现,自己忽然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我能不能够与苏东坡、李后主合作,唱出一些可以代表我们民族的声音,作为一名歌者,我能不能够也为传统文化尽一点微薄的力量,在艺术的回廊里,留下几步脚印…….”。喜爱古典文化的邓丽君将音乐的古典美演绎到了极致,整张唱片唯美婉约,似淡淡幽兰,清雅不凡。

其实,古典文化从古至今,始终静静流淌于我们的血脉,深植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灵,这便是人的本性,是天然的,是自然流露的。比如,当看到童真的婴儿会怜爱,当闻到花香会陶醉,当秋天看到落叶会产生淡淡的忧伤,当青春不在会有丝丝的失落。这些就是古典原始的魅力,源于心灵,回归自然。老上海音乐也正是因为继承了大量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于是便具有了更为久远的影响力。

纵观东西方文化交汇历史,都会从老上海说起。老上海的独有风貌、历史人文、林荫大道、错落洋房都让人窥见到了地中海湛蓝文明的东方表情。今日繁华的上海滩,最让人留恋的依然是法国梧桐掩映下的传世老洋房以及众多脍炙人口的老上海歌曲,它们记载着这里曾经的十里洋场,而流动的音符可以让人随时随地感受老上海曾经的辉煌。

老上海音乐既有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同时在配乐、曲调上也西洋味十足。它表现出的是大都会的情怀以及各种人物、文化的生动写照,可以是一株花、一件事或是一种感怀,尽管不是每一首歌词都意境优美,但它的曲调确实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内涵,将人们心底的声音演绎的惟妙惟肖,生动细腻,恰到好处,并有其自己独特的韵味,十分洋派,即使现在听来依然时尚。老上海音乐是兼容并蓄的,它不仅唱出都市的情怀,还与那个时代相契合,同时又继承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使得老上海音乐大放异彩,直至今天,仍然百听不厌,成为一个辉煌的时代。

老上海音乐并非是孤立存在,它与当时老上海的文化也是相得益彰。当时的老上海显得颇有文化气息,有各国租界,外国人很多,带来西洋音乐,老上海的音乐人很善于博采众长,擅长吸收,并不固守于中国传统的配器,而是加入了很多西洋元素,很有自己的味道,当然也具有了国际化,以至后来的粤语歌和台湾校园歌曲都受到上海老歌的影响,而其中的中国古典韵味也颇为中国人乃至外国人喜爱,从而形成了十分广阔的音乐形式。

现在,上海依然是一个国际化城市,但似乎再也寻找不到当年的风韵,要想细细体味老上海的感觉恐怕只能在这些老歌中陶醉,……。

人生百岁能拥有富贵功名者或多如过江之鲫,惟死后仍能为人尊敬与怀念的却何其寥寥!正如孔子所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一般,惟有具备高尚情操者才真能让人千古传颂、永志不忘。

在邓丽君逝世16周年纪念日,广大大陆中国人怀念的绝不仅是她这绝世柔美的嗓音,更是她那正气凛然丶不为利益所动的高贵情操。她那句“我回大陆演唱的那一天,就是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那一天”,虽已成千古绝响,但中华有女若此,能不傲哉!

邓丽君一生最崇拜南丁格尔救人济世的精神,同样的,在她身上也可以找到济弱扶倾丶行侠仗义的高尚情操。“昔人日已远,典范在夙昔”,邓丽君的精神正是吾辈所该努力学习的方向。

“不知你从那里来?也不知道那里去?我们偶然相识,就从这天起,不知你为谁而来?也不知几时归去……”,凄婉柔丽的歌声在耳际萦回。人们或许无法知道邓丽君从何而来,但确信她绝不仅是,将那世上少有的优美歌声带给我们而来!让世人明白,为人应有不畏强权的风骨与发扬良知的志节,或许才更是邓丽君此生,带给我们最大的留恋与回忆。


cgy1963

6/12/2011 11:01 pm

    Quoting kalingyu:
    sorry,你一定是来自宝岛的人
谢谢主!谢谢姊妹!我是在昆明做事的湖南人。


kalingyu 60F

6/6/2011 7:00 pm

sorry,你一定是来自宝岛的人


cgy1963

5/30/2011 8:56 am

    Quoting  :

谢谢朋友!神祝福你!


cgy1963

5/30/2011 8:55 am

    Quoting dcba9696:
    晚上好!
    拜读了,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哥周末愉快!吉祥如意!
谢谢兄弟!


cgy1963

5/30/2011 8:54 am

    Quoting  :

谢谢路芳妹妹来访留言!


cgy1963

5/30/2011 8:53 am

    Quoting  :

英年早逝,令人扼腕!